筆者跟這位友人也是頗有同感。
文章還說,此舉可能讓考慮在美國禁止TikTok的美國總統川普感到不安。」 英國《太陽報》8月3日報導,抖音國際版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(ByteDance)將根據英國政府批准的協議,將TikTok總部從北京遷至倫敦。
因此現在還不清楚美國政府能透過什麼方法獲取交易中的部份價金。」 TikTok打算將總部遷到倫敦 8月3日,中國網路媒體報導,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向公司員工發了一封內部信,信中說「儘管公司方一再強調自己是一家私營企業,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(CFIUS)仍然認定字節跳動必須出售TikTok美國業務」。信中寫道,雖然公司方並不認同,但也必須面對CFIUS決定和美國的行政命令,正在嘗試與「一家科技公司就合作方案做初步討論,形成方案以確保TikTok能繼續服務美國用戶。預計張一鳴近期將對外宣布這一決定。根據上週《路透社》引述知情人士的估價,TikTok現值約500億美元。
但是8月2日,微軟首席執行官納德拉(Satya Nadella)直接和川普通電話之後,微軟又宣布將繼續就收購TikTok進行談判。文:張慈、楊威廉(綜合報導) 週一(8月3日),美國總統川普不再強硬反對微軟收購TikTok,但堅持TikTok應該賣給美國公司,且美國政府應該從交易中抽成。」他好奇陳昌遠如何看待? 自陳從小就缺乏人際往來能力,後來在工廠的10年歲月很少說話、也不太需要的陳昌遠,坦率地回應:「有一天晚上,我九點上班,因為機器壞掉,要維修,一路搞到隔天十一點半吧,什麼都沒有吃,只喝了兩罐咖啡。
唯陳昌遠意會到,實際上也許他是到了比原本印刷廠工作更低的位置,因為在媒體環境裡,記者需要應付的層層指令與壓制更多、更大。在某些高階級權力者的語句中暗藏著控制與操作,那真的另一種痛苦,不是明的表現。工作有太多矛盾、衝突無從解決,那都是沒有答案的問題。」同樣的,他也不諱言印刷工作的薪水從3萬調整到3萬2千左右,其時會有自己為何只能賺3萬元的痛苦,尤其是外在現實讓他更意識到貧富的差距。
」 我的詩都是我工作的感受,自然地寫出健康的意象 陳昌遠講到在印刷廠工作發生了兩次裁員、一次罷工的往事,「當時,西裝筆挺的總經理到現場,說他只回答三個問題,我們真的就乖乖地讓他講完就走了。」 相對於工人,記者是體面的工作。
」 喵球也表示,《工作記事》的確符合陳昌遠對自身勞工身分的認知和期待,「這本詩集並沒有抵抗工作、現實的姿態,包含各類器材與工廠人事物,甚至有日久生情,最後呈現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感覺。過去不需要說話的他,現在卻必須對陌生人提問、聊天,快速建立友誼關係,於他而言,委實困難。而且如果遇上願意理解你更多的有緣人,標籤也會從只是表面的符號,往下探得更為深入。我確實做過工,不會抵抗被貼上工人的標籤,能夠把自己所體驗到的做工世界的角度與事物寫出來,是可貴的嘗試。
然則,陳昌遠說:「再沒有價值的工作,都可以由自己重新定義。?因為副刊沒有刊登詩作,就決心跑去印報紙,這是認真的嗎? 喵球劈頭就說起對陳昌遠的敬佩,「我十年前認識這傢伙了,當時朋友介紹他時說,陳昌遠因為詩作投稿副刊,都沒有被留用、刊登,就跑去印刷廠印報紙了,起初我還以為是開玩笑咧。」 旋即,喵球維持一貫的犀利風格,直接向陳昌遠提問:「現在的社群行銷習慣,或者說手法,相當明顯的趨勢,就是會為創作者貼上明顯清晰的標籤,方便對大眾介紹。那一刻,是我真切地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名工人。
有時候,標籤是讓別人更容易瞭解你的方式。工會顧問事後說,你們怎麼這樣聽話呢?那就是階級啊,讓我意識到階級的存在。
」 喵球隨後針對《工作記事》本身進行討論,他喜歡這本詩集裡所出現的名詞,比如物料、齒輪比等,並非由於那是少見於現代詩領域,「比如說最常被運用的螺絲,在詩裡往往是抽象的意涵,代用於必須存在的、但隨時可以被抽換的東西。」同樣在勞工環境奮鬥的喵球,贊同陳昌遠的觀察,「身邊也有一些國小或國中沒有畢業的餐飲業人員,連公克與台斤不會換算,反正,只要舌頭對了,味道就對了,他們都是靠身體在工作。
在寫一首詩時,我認為自己只是描述而已,沒有特別要講什麼用意。文字:沈眠|攝影:瑯嬛書屋 陳昌遠詩集《工作記事》的新書分享,邀請出版《要不我不要》、《跛豪》、《手稿》等詩集、號稱詩壇最窮詩人的喵球,日前於在內壢的瑯嬛書屋進行對談。陳昌遠直白地講:「所以,我並不在意被給了做工詩人的標籤。」 以工作的經驗入詩,經由比喻,描寫對世界的感受,是陳昌遠詩歌的方法論。且看相識10年的兩人,如何持續擁抱對詩歌的熱情,燃燒自己的人生。」 「廚師也是體力活啊
?因為副刊沒有刊登詩作,就決心跑去印報紙,這是認真的嗎? 喵球劈頭就說起對陳昌遠的敬佩,「我十年前認識這傢伙了,當時朋友介紹他時說,陳昌遠因為詩作投稿副刊,都沒有被留用、刊登,就跑去印刷廠印報紙了,起初我還以為是開玩笑咧。在某些高階級權力者的語句中暗藏著控制與操作,那真的另一種痛苦,不是明的表現。
而且如果遇上願意理解你更多的有緣人,標籤也會從只是表面的符號,往下探得更為深入。但陳昌遠寫螺絲時,你會讀到它是實體的螺絲,不是虛的事物,會有具體的生活感。
當他接觸的人愈多,刺激也就愈多,陳昌遠表情苦惱:「身分地位不一樣,就會有不一樣的說話方式、應對、想法和價值觀。有時候,標籤是讓別人更容易瞭解你的方式。
工作有太多矛盾、衝突無從解決,那都是沒有答案的問題。」 旋即,喵球維持一貫的犀利風格,直接向陳昌遠提問:「現在的社群行銷習慣,或者說手法,相當明顯的趨勢,就是會為創作者貼上明顯清晰的標籤,方便對大眾介紹。下班之後,走在熱爆的街上,一身油墨,忽然有種自己究竟在幹嘛的感覺。但後來發現全是真的,他確實是想著至少可以藉由印製副刊,更靠近文學,然後一做就是10年,而且最後把這些經驗寫成一本詩集。
」 喵球也表示,《工作記事》的確符合陳昌遠對自身勞工身分的認知和期待,「這本詩集並沒有抵抗工作、現實的姿態,包含各類器材與工廠人事物,甚至有日久生情,最後呈現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感覺。且看相識10年的兩人,如何持續擁抱對詩歌的熱情,燃燒自己的人生。
」同樣的,他也不諱言印刷工作的薪水從3萬調整到3萬2千左右,其時會有自己為何只能賺3萬元的痛苦,尤其是外在現實讓他更意識到貧富的差距。」 「廚師也是體力活啊。
」 喵球隨後針對《工作記事》本身進行討論,他喜歡這本詩集裡所出現的名詞,比如物料、齒輪比等,並非由於那是少見於現代詩領域,「比如說最常被運用的螺絲,在詩裡往往是抽象的意涵,代用於必須存在的、但隨時可以被抽換的東西。但到了編詩集的階段,我意識到它們結合起來,浮現出共同的主題,也有著整體的意義。
」 以工作的經驗入詩,經由比喻,描寫對世界的感受,是陳昌遠詩歌的方法論。文字:沈眠|攝影:瑯嬛書屋 陳昌遠詩集《工作記事》的新書分享,邀請出版《要不我不要》、《跛豪》、《手稿》等詩集、號稱詩壇最窮詩人的喵球,日前於在內壢的瑯嬛書屋進行對談。」同樣在勞工環境奮鬥的喵球,贊同陳昌遠的觀察,「身邊也有一些國小或國中沒有畢業的餐飲業人員,連公克與台斤不會換算,反正,只要舌頭對了,味道就對了,他們都是靠身體在工作。我想要掙脫情緒的綑綁,只能寫出當下的感受,藉此抒發與解脫。
」 相對於工人,記者是體面的工作。唯陳昌遠意會到,實際上也許他是到了比原本印刷廠工作更低的位置,因為在媒體環境裡,記者需要應付的層層指令與壓制更多、更大。
唯在採訪時,知道對方有個標籤這件事會比較迅速找到切入點,也有可能對標籤背後的脈絡進行深化,或挖掘另外的面向。那一刻,是我真切地意識到自己只是一名工人。
我認為,階級幾乎是無處不在的。他分享:「我的詩都是我工作的感受。